作者:kimsu
阿维塔摊上事儿了?!
近日,特斯拉CEO埃隆·马斯克在社交平台转发了一则国内博主实测阿维塔12风阻系数的视频,一时间激起千层浪。视频中,该博主称其在天津中汽研风洞实验室对阿维塔12进行实测,结果显示其风阻系数达0.28Cd,较官方宣称的0.21Cd高出33%,甚至直言其表现“堪比20年前燃油车水平”。
事件在马斯克的转发后迅速发酵。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杆人物,马斯克的介入不仅将争议推向国际舞台,更让阿维塔深陷“技术诚信危机”的舆论漩涡。
面对质疑,阿维塔迅速回应,称博主视频内容“严重失实”,并宣布将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公开测试,更直接“硬刚”马斯克,邀请其“现场见证”。
于是,这场隔空喊话迅速引发了行业热议。
技术博弈之下的流量密码
阿维塔的回应策略暗含双重逻辑:既是一场以技术实力为盾牌的品牌升维战,更是一出借势流量经济的营销突围战。
阿维塔此举无疑是通过对马斯克的“反向邀请”为自身借势,若第三方测试结果符合宣称值,阿维塔不仅能借着特斯拉和马斯克的全球影响力为其技术背书,实现品牌高度的跨越式提升,更能为其2025年进军超50国、布局160家海外渠道、达成1.5万辆年销目标的全球化战略铺路,提升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。
而即便测试数据真存在细微偏差,其主动开放验证的姿态也能占据舆论道德高地——毕竟在公众认知中,“敢公开”往往比“数据完美”更具说服力,敢于直面争议而非做缩头乌龟的态度,也更能赢得公众的好感,可谓“进可攻,退可守”,横竖都不是一桩亏本买卖。
流量经济的极致运用,似乎是阿维塔一贯的套路。从悬赏500万元打击黑公关的高调宣示,到硬刚马斯克制造话题爆点,阿维塔成功将一场潜在的品牌危机转化为全民围观的营销事件。数据显示,事件发酵期间阿维塔百度搜索指数暴涨,社交媒体讨论量突破千万次,这种传播效能远超常规营销投入。更值得玩味的是其节奏把控:先以“技术硬刚”引发行业关注,再通过“公开测试”制造悬念,最终利用一场直播展示“数据透明”,狠狠收割一波流量红利,形成了完整的传播闭环。
流量有了 但阿维塔依旧陷入检测疑云和信任重构
这场争议的本质,归根结底就是实验室数据与真实场景的割裂、测试标准的不明晰以及第三方认证体系的失守,其背后折射出整个行业在技术竞赛中的深层矛盾。
博主在视频中强调测试遵循《CSAE 146-2020》标准,整个操作过程都是由风洞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,并剔除了轮胎缝隙石子等可能影响数据的细节。但阿维塔则指出,测试车辆未关闭主动进气格栅、未密封车身接缝等细节差异可能导致数据偏差0.02-0.03Cd。类似的争议在行业内并不少见,比如小米SU7和仰望U7的的风阻系数都为0.195Cd,都号称是全球量产轿车中的最低值,但区别就在于小米SU7是160km/h时速下测试,而仰望U7则在120km/h时速下完成——不同风速下的数据差异可达10%以上。
对此,小米官方回应称,国内尚无统一的风阻系数时速测试标准,各品牌会依据自身车辆性能与定位制定企业标准,华为等企业亦采用160km/h的测试口径。而这恰恰反映出了测试的不严谨性。
据悉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《CSAE 146-2020》虽规定了风阻测试的基础框架,但细节执行缺乏强制性约束,例如未明确是否允许测试时折叠电子后视镜、调整悬架高度等操作,这为车企“优化”测试数据提供了可乘之机,它们往往通过一些“非常规操作”来获取更优数据,将实验室数据包装成技术亮点,却与用户日常驾驶场景严重脱节,这难道不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蚀吗?
此外,博主声称因品牌方介入未能获得盖章报告,这一说法虽未被证实,却让国内三大风洞实验室与车企的商业捆绑成为争议焦点。
以中汽研(天津)风洞中心为例,其2024年营收过亿元,业务模式就包括为车企提供风洞测试、数字化仿真服务等,并与多家国内和国外主流车企达成项目。归根结底,汽车风洞实验室的主要客户群体还是车企,毕竟高昂的测试成本普通消费者确实承担不起,而凡事一旦沾上“利益”二字,“公正性”就容易在大众心里打上一个问号,谁会真的得罪“金主爸爸”呢?
总而言之,这场风波已然是撕开了新能源汽车“参数内卷”的虚幻面纱。用户逐渐意识到,实验室里0.01Cd的突破,远不及真实场景中稳定的续航表现和可靠的安全性能。
本次事件中的关键词“风阻系数”,与车辆的续航表现息息相关。研究表明,风阻系数每降低0.01Cd,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提升5-10公里,甚至更多。但市场监管总局数据却显示,2024年新能源汽车投诉量同比激增187%,其中续航虚标投诉占比达43%。消费者的“用脚投票”,正迫使车企从技术参数内卷转向用户体验革命,同时监管层面的革新也将进一步加速推进,让测试标准更明确、测试过程更透明。
当潮水退去,方知谁在裸泳。风阻系数争议本质是行业从“野蛮生长”向“价值深耕”转型的阵痛。唯有建立透明、可信的技术评价体系,让车企不再沉迷于数字游戏,转而聚焦用户真实需求,才能让中国智造在全球竞争中赢得真正的话语权。毕竟,用户已然知晓,再华丽的数据泡沫,也抵不过道路上一公里接一公里的真实续航。
评论 (69)